2005年5月16日

An American in Paris──William Christie和他的Les Arts Florissants


1979年,威廉‧克利斯第(William Christie)成立了一個包含人聲與器樂演奏的樂團,該團的團名就根據夏邦提耶的短歌劇《時尚藝術,Les Arts Florissants》為名。從那個時候開始,這個樂團就展開了音樂史上華麗、前衛但卻也極精彩的音樂探險,他們致力於發掘、復原、考定、演奏、錄製從十七世紀直到十八世紀中葉、以法國作曲家為主的罕見曲目,諸如夏邦提耶、岡普哈(A.Campra)、蒙特克利耶(Michel Pignolet de Monteclair)、藍伯爾(LLambert)、莫里尼耶(Etienne Moulinie)以及羅西(Rossi)等等一般聽眾甚至連名字沒聽過的希罕曲目。

時尚藝術合奏團從創團伊始,目標就極為明確:專心致力於十七、八世紀的歌劇領域,他們幾個著名的製作和演出如下:1985年在萊茵區劇院演出由Pierre Barrat製作的普賽爾歌劇《笛多與阿涅斯,Dido et Aeneas》、哈默的《安納克雷翁,Anacreon》、夏邦提耶的《阿赫提翁,Acteon》,與製作人Jean-Marie Villegier合作的呂利歌劇《阿諦斯,Atys》,這個製作曾經在1987、89、92年在巴黎的喜歌劇院、坎恩、蒙沛利耶、凡爾賽、佛羅倫斯和馬德里做了廣泛的巡迴演出,獲得極大迴響。Villegier和時尚藝術合奏團另外一個很成功的製作是1990年由夏特列劇院、坎恩和蒙沛利耶三家劇院聯合委託製作,夏邦提耶所寫的莫呂哀《幻想症,Le Malade imaginaire,H.495》。1993年受喜歌劇劇院、坎恩和萊茵劇院聯合委託製作的夏邦提耶《米蒂亞,Medee》,這幾個製作掀起一波巴洛克歌劇的時尚風潮,不僅在當時極受歡迎,亦分別於Harmonia Mundi和Erato等品牌留下錄音,他們所揭示的巴洛克歌劇的風格式樣,留下深遠的影響。

這個組合的錄音屢獲國際性大獎,最早他們的錄音和法國的Harmonia Mundi合作,1994年起加入Erato/Warner古典音樂部門的專屬藝人。1995年起的巡禮之年,該團先後走訪美國、英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瑞士、葡萄牙、比荷盧三國、澳洲與日本進行巡迴演出,這歸功于法蘭西外交部文化部門的協助。

從1990/91年的樂季開始,諾曼第的卡恩鎮成為時尚藝術合奏團的駐在地,不僅是該鎮上的劇院,同時包含整個卡恩鎮周遭地區。時尚藝術合奏團的經費來自法蘭西文化部、卡恩鎮、下諾曼第地區議會的補助。

※威廉‧克利斯第在2000年一次發表於法國著名音樂雜誌Diapason與現代音樂巨擘Pierre Boulez的對談中曾經自報家門,以下是克利斯第關於自己的求學過程和對古樂的觀點的摘錄:

William Christie:六0年代我當時在美國,我於1966年結束了哈佛的學業,並且在耶魯花了四年的時間專攻音樂學與大鍵琴,當代與早期這兩個看似極端的音樂領域,同時因為當時的發展活力帶給我很大的影響,人們同時對於二十世紀與十七、八世紀的音樂發展著迷不已。在我到達歐洲後不久,我曾經短期的在Five Centuries Ensemble這個團體工作過,在這個團體裡我們曾經努力嘗試連結這兩個看似不關連的領域。我們曾經和幾位傑出的當代作曲家像是Monton Feldman、Lukas Foss和Luciano Berio合作一些嶄新的嘗試。而在當時,我在法國很驚訝的發現,早期因樂的領域幾乎是一片荒原,除了幾位像是Michel Chapius、Marie-Claire Alain、Blandine Verlet這些才華橫溢的管風琴家和大鍵琴家、指揮家Jean-Claude Malgoire等人以外,古樂演奏的活動當時還是屬於點綴性質。

Diapason:Christie,一開始的時候對於巴洛克音樂感興趣是從英國、荷蘭開始的,不是從法國.....

William Christie:古樂運動並不單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而是整個對於16、17、18世紀的興趣是從其他地區開始的,很抱歉講到這個話題我的口氣像音樂史學者一樣,不過從十九世紀末以來我發覺在法國就有這類復興的跡象,只是這樣的胎動和二次戰後在荷蘭、英國、美國等地風起雲湧形成一股運動來比,實在顯得微不足道。而我們這些法國音樂的業餘愛好者,為什麼會在七0年代初期的法國相遇?是為了尋根探源嗎?或許吧!但是再深層一點看,或許更是為了生活在自己所喜愛的作曲家曾經生活過、工作過的國度裡,能更接近巴黎豐富的手稿與樂器收藏,這點對一個古樂研究者來言是很重要的。對我的一些同事來說,生活在巴黎也是一個很實際的方式,因為巴黎當時總還算是歐陸人文薈萃的國際都會,當我著迷於哈默(Jean-Philippe Rameau)與呂利(Jean-Baptiste Lully)的音樂,以及更多巴洛克的豐富遺產時,我發現自己並不孤獨。當年我常常碰到一位音樂院的女高音,有一天我問她:妳唱法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嗎?她微笑著對我說:開什麼玩笑。1974年,我在Harmonia Mundi公司的馬槽錄音時,我和他們公司的老闆Bernard Coutaz聊天,過了四年,我向Coutaz提議,是否有可能為當時還沒正式命名為「時尚藝術合奏團」的年輕團體錄音,他這麼問我:很好啊,可是都是些什麼人呢?我說:大部分是一些年輕的法國人。他回我說:你不會再說笑吧?一個法國團體。不,我不幹。結果我自己出資錄製了夏邦提耶的兩首清唱劇,結果是,後來我成功的把這個錄音賣給了Coutaz。

Diapason:現在我想問你一個比較個人的問題,你說當你抵達巴黎時,曾對當代音樂相當感興趣,你也提到你曾經參與過也演出當代作品的團體,時至今日,你把全部的經歷投入在巴洛克音樂的指揮工作中,你有想過要演出當代的曲目嗎?你對當代音樂創作的看法如何?

William Christie:去年Betsy Jolas(法國作曲家)為我寫了一首很棒的大曲子。這是相當令人耳目一新的經驗。我有辦法去知道所有的音樂潮流嗎?當然不可能。我是在保衛一種魅力嗎?相當可能。我也偏愛某些作曲家嗎?答案相當肯定。某些人針對浪漫時期的音樂也對我提過相同的問題:「你討厭布拉姆斯、舒曼、華格納嗎?」,事實遠非如此單純,這牽涉到可行不可行的實際問題,我一年有一百場以上的音樂會,這讓我沒有時間去聽我的音樂同儕們的音樂會,我糟蹋掉了多少好東西啊!我將自己奉獻於某些形式、某些時期的音樂,我執著餘蒙台威爾第、哈默與韓德爾、還有整個十八世紀。還有很多數不盡的作品等待我的發掘,某方面說,我很滿意於自己有限的世界。不信你可以像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提同樣的問句:「你演奏這麼多十九世紀初的德奧音樂,你對其他東西感興趣嗎?」我相信他的答案也會如我一般的。

※ Les Arts Florissants的official site:
http://www.arts-florissants.com/site/accueil.php4
他們的網站風格一如團名所宣示的品味一般,優雅、高貴、簡約。

2005年5月13日

比呂利純潔,不及哈默絢麗


馬克-安端‧夏邦提耶(Marc-Antoine Charpentier,1634-1704)


凡爾賽樂派裡最接近上帝的一位作曲家,他比呂利和哈默是更地道的巴黎人,卻因為師從當時義大利作曲家Carrissimi而不為當時的音樂主流所喜。

一般音樂史籍比較採用的的說法是夏邦提耶1643年1月1日出生於巴黎。他的早期學習生涯在義大利度過,隨當時有名的清唱劇作曲家賈科摩‧卡里西彌(Giacomo Carrissimi,1605-1674)學習作曲。學成回到巴黎,曾經短期擔任耶穌學院的樂長。後來進入路易十四宮廷,擔任皇家禮拜堂的樂長。

夏邦提耶的樂師生涯長期受到呂利的壓制,這中間牽涉了音樂與政治的雙重原素,在當時的巴黎他是屬於比較政治不正確的一方,源於他的義大利師承,當時的法蘭西樂界在呂利主導下極端的排外,這裡的「外」是特就義大利風格而言,夏邦提耶身上的義大利風格因此被認為是低下品味不高而不被重視。也因此夏邦提耶在呂利生前一直都沒有大型的歌劇創作,只有為他所服務的德‧吉斯夫人(de Guise)創作小型的田園劇,為劇作家莫里哀的戲劇配樂,為數最多的還是宗教音樂。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劇《美地亞》,喜劇劇《幻想症》、《阿克特翁》等。宗教音樂有《田園曲》,聖誕神劇,頌歌,彌撒,聖母晚禱,經文歌等。其他有溫柔鄉練習曲和部分戲劇配樂等。音樂風格大致承繼卡裡西彌,具有較強的情緒感染力,音樂進行緊扣著文字起伏,並且而又多了一些法蘭西特有的含蓄悲傷和一種清淡的溫暖。

夏邦提耶屬於法蘭西和義大利音樂風格結合的重要人物,他於1704年2月24日逝世于巴黎。

夏邦提耶的作品在上世紀八0年代之前幾乎無人聞問,一直到世紀末二十年間才開始被發覺、重視,這中間推動夏邦提耶的音樂復興的,是一位長居法國的美國人William Christie,這是後話,下回分曉。

※ 法國在去年才慶祝過夏邦提耶逝世三百年祭,除了有為數不少的錄音推出外,法國人還做了一個頗為精緻的網站,網址如下:www.charpentier.culture.fr/,不僅提供大量夏邦提耶的文字檔案,還有豐富的音樂檔試聽,可惜沒有英文介面。

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