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3日
比呂利純潔,不及哈默絢麗
馬克-安端‧夏邦提耶(Marc-Antoine Charpentier,1634-1704)
凡爾賽樂派裡最接近上帝的一位作曲家,他比呂利和哈默是更地道的巴黎人,卻因為師從當時義大利作曲家Carrissimi而不為當時的音樂主流所喜。
一般音樂史籍比較採用的的說法是夏邦提耶1643年1月1日出生於巴黎。他的早期學習生涯在義大利度過,隨當時有名的清唱劇作曲家賈科摩‧卡里西彌(Giacomo Carrissimi,1605-1674)學習作曲。學成回到巴黎,曾經短期擔任耶穌學院的樂長。後來進入路易十四宮廷,擔任皇家禮拜堂的樂長。
夏邦提耶的樂師生涯長期受到呂利的壓制,這中間牽涉了音樂與政治的雙重原素,在當時的巴黎他是屬於比較政治不正確的一方,源於他的義大利師承,當時的法蘭西樂界在呂利主導下極端的排外,這裡的「外」是特就義大利風格而言,夏邦提耶身上的義大利風格因此被認為是低下品味不高而不被重視。也因此夏邦提耶在呂利生前一直都沒有大型的歌劇創作,只有為他所服務的德‧吉斯夫人(de Guise)創作小型的田園劇,為劇作家莫里哀的戲劇配樂,為數最多的還是宗教音樂。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劇《美地亞》,喜劇劇《幻想症》、《阿克特翁》等。宗教音樂有《田園曲》,聖誕神劇,頌歌,彌撒,聖母晚禱,經文歌等。其他有溫柔鄉練習曲和部分戲劇配樂等。音樂風格大致承繼卡裡西彌,具有較強的情緒感染力,音樂進行緊扣著文字起伏,並且而又多了一些法蘭西特有的含蓄悲傷和一種清淡的溫暖。
夏邦提耶屬於法蘭西和義大利音樂風格結合的重要人物,他於1704年2月24日逝世于巴黎。
夏邦提耶的作品在上世紀八0年代之前幾乎無人聞問,一直到世紀末二十年間才開始被發覺、重視,這中間推動夏邦提耶的音樂復興的,是一位長居法國的美國人William Christie,這是後話,下回分曉。
※ 法國在去年才慶祝過夏邦提耶逝世三百年祭,除了有為數不少的錄音推出外,法國人還做了一個頗為精緻的網站,網址如下:www.charpentier.culture.fr/,不僅提供大量夏邦提耶的文字檔案,還有豐富的音樂檔試聽,可惜沒有英文介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