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5日

先顧八肚再顧佛祖

出於一種對現實需求的正面回應,像春之祭這種萬花盛開的場面很快就要不見了。時在二十世紀初十年,一種開創性的視野造成巴黎的騷動,這個選段是Pina Bausch的編舞,很能抓住原始騷動。
這麼短的拍點要怎麼跳呀?這不是折騰人嗎?這段其實是〈獻祭之舞〉的片段。好日子沒多久,再來就得吃憶苦思甜飯了,連stravinsky這個老會計也不能免。這個幾年前製作的《浪子的歷程》看起來已經比以往豐盛了,道具和佈景都繁複,我覺著配器應該也動過手腳,顯見得比較飽滿,但還是聽得出來史塔溫斯基特有的機智敏捷語法。Neo-Classism不僅作為美學表現手法,也呼應了戰後物力維艱的時代氛圍。
同時紀念Jerry Hadley,男高音已經在今年七月十八日在紐約舉槍自殺,連他女同居人都不明原因,野蠻的上帝又贏一次。上面段子演Rockwell的就Hadley,橘色芳唇Upshaw唱安妮。這張照片是Hadley 1998年在薩茲堡音樂節上演出布萊希特和懷爾《瑪葛尼城興亡史》的劇照。Hadley也唱頗多百老匯,他的型和聲音也都適合。
這種經濟美學在大西洋這頭也看得到,柯普蘭的芭蕾《阿帕拉沁之春》就是一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