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

til the end of the time

Olivier Messiaen《Quatuor pour la fin du temps》彼得謝勒在coaching Upshaw唱梅湘《阿西紀的聖方濟》裡的天使,藝術的摸索真的很痛苦,尤其要面對這種遊走在嚴厲與虛無間的偉大作品。這套製作是九八年薩茲堡的好戲,指揮是日裔美籍的Kent Nagano,DG有這次演出的實況錄音。中野的關鍵字是二十世紀、歌劇,他指揮關於這兩個關鍵字的錄音我都不願錯過。Savall的紫色道袍真帥,我都顧不上聽音樂了。
Monteverdi《L'Orfeo》,第一段Tocata一分四十五秒以後是Ritornello,女高音開始唱的樂段Dal mio Permesso amato。儘管有一派學者認為歷史是迴圈式的辨證,我始終覺得在時間面向上的不可往復的線性發展才是歷史真正的本質。上面提供的兩個段子,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成於1607年,歌劇剛發軔未久,這算是這個藝術形式真正走向成熟之聲。梅湘的《阿西紀的聖方濟》離我們的時間近些,1983年才在巴黎歌劇院首演,對演唱者和樂隊都是艱難的考驗,反而搬演次數少過三百年前的《奧菲歐》甚多。1983-1607得376年,我竟然體會到這近四個世紀在藝術本質上驚人的近似性。
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歌劇專輯的圖像紐時樂評人Anthony Tommasini這本書原名叫《Opera:A critic's guide to the 100 most important works and the best recording》,中文的書名也不遑多讓《紐約時報嚴選一百張值得珍藏的歌劇專輯》, 妳要真按圖索驥把這一百齣給找齊了,一定罵聲連連,除非你就愛二十世紀音樂的調調。我沒質疑Tommasini音樂品味的意思,只是在Opera前加個My private好些,這樣一個願打一個願捱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本來這種東西就很主觀,但是中文版出版社將錯就錯就顯得其心可議了,就算須文蔚寫的序言也有些個欲蓋彌彰。歌劇100之類的書不會少,但絕不會是這本,我是指就大部分想循規蹈矩的聽音樂人而言。
當然聽音樂這回是很主觀,我最怕碰到的就是有人要給開基本入門的曲目,我聽巴哈聽得樂你聽了就要犯睏那也說不上誰慧根高些,只能說性器不同。如果對方不把我當鬼通常我開的藥單就是照著你原本喜歡的調調去聽,等真的喜歡上了我會建議多少看點音樂史相關書籍,至少知道藝術史上是個怎樣的風格流變。明明人家就不愛海頓還給大套大套講古,講多了還出有聲書賣錢,這種缺德事只有劉岠渭幹得出來。
暫時按下再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