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

波蘭石上新精魂

前一篇聽到韋瓦第的冬天,甘迺迪想必很厭煩家庭圍爐取暖這種場面,據說小時候家裡氣氛不好,有沒有挨揍不知道,要不是曼紐因,以甘迺迪的氣性說不定早跑到德國跟新納粹瞎攪和去了,但他自己說在曼紐因學校的日子其實很苦悶。

再不交代一下封面故事,十二月號的Gramophone眼看就要出刊。十一月號封面故事介紹了甘迺迪在東歐展開的新人生,看來他在波蘭過得挺歡,不僅娶個年輕的波蘭女孩,小城風物也讓甘迺迪得以自英國滯悶的空氣裡逃脫,再說這裡有小酒館、有足球、有草根音樂,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想到好多年前孟東籬漢蘋蘋跑到花蓮定居,前後生了一對小犢子分別就叫小牛大牛。白髮紅顏結廬人境總教人羨慕。)

去年才過五十大壽的奈吉爾穿著打扮都還像個街頭小子。他在家騎腳踏車摔斷手腕,換作其他小提琴家恐怕這輩子都不敢再碰腳踏車了,可是傷好了沒影響他拉琴腳踏車還照騎。攝影師要他脫掉墨鏡,他說那我脫掉褲子好了。講到足球他說最喜歡歷史久點的隊伍,他支持的阿斯頓維拉是英國最古老的球會,在定居的克拉科甘迺迪也找到新的效忠對象──一個以若望保祿二世命名為主場的球隊──Cracovia,他說早在1906年成立的這個球隊證明了奧匈帝國接受西歐足球文化洗禮要來得比俄羅斯徹底。在接受雜誌訪問的前一晚,球會的例行賽關門舉行,怕的是最後演變到球迷都被送到急診室。甘迺迪下的註腳是這樣:「我們只能在家盯著電視,我們的對頭個個塊頭都比我們的大上許多,都是些個殺人越貨的軍人。」只在講到喜愛的足球時甘迺迪才不像平常滿口倫敦土話和f開頭的發語詞。這個瘋子竟然在教波蘭人歡呼。

講到音樂,上個月底EMI才發行一張甘迺迪的新專輯,《Polish Spirit》,收錄少被錄音演奏的波蘭作曲家Mieczyslaw KarlowiczEmil Mlynarski 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以及 K. Debski改編兩首蕭邦夜曲。 這張唱片台灣好像還不見發行,youtube真是好物,已經有人上傳這張唱片的preview。六年前甘迺迪第一次到華沙演出艾爾嘉的小提琴協奏曲,在波蘭街頭他碰到一個怪老頭拿著張老唱片,由Konstanty Kulka拉奏的Mlynarski協奏曲,老頭對他說他演奏的艾爾嘉讓他尋回了這張老唱片裡的相同情感經驗。我聽過這裡的音樂也覺著完全是後期浪漫派的遺緒,巨大、空洞、雄辯、濃烈而缺乏內省,確實和艾爾嘉很近沒錯。甘迺迪確實找回了那種失落的語言。
恭喜Nigie打斷手骨顛倒勇,雖然Mlynarski的coda樂段的音準嚇了我一下,技巧依舊凌厲,情感依然奔放。


前陣子發了一則2007年的Gromaphone大獎名單,在第一時間把榜單中文化,沒太註解和評論。頒獎典禮日前已經舉行,我比較關注的幾位演奏者和唱片,管弦樂類由Valery Gergiev指揮倫敦交響灌錄的普羅柯菲夫全集。Gramophone對這份得獎錄音的評語是這樣的:

「LSO再次取得一個相對高度,在葛季夫高傲的指揮棒下以現場收音的方式錄下這套難忘的全集。普羅柯菲夫的交響曲不若其後的蕭士塔高維奇同類型作品來得沉重,套句大衛‧顧德曼的說法:「這套唱片蘊含巨大的音樂,應該列入每位收藏者的唱片櫃裡。」葛季夫稍顯外放近乎突兀的詮釋手法讓這些交響曲煥發新的生命力,其中第二、四、七號的錄音甚至可說是唱片史上同曲最佳詮釋。這些2004年倫敦巴比肯中心系列音樂會的演出充分展現葛季夫和LSO最直觀的最熱情奔放的時刻。」

這種評論說了跟沒說一樣我翻它幹麻。聽聽看葛季夫自己怎麼說:

「當我確定要和LSO這個我在倫敦的第一個樂團,以連場演奏會的方式呈現普羅柯菲夫交響曲全篇時,我還和其他樂團有合作關係;雖然長久以來我和普羅柯菲夫的音樂,特別是戲劇音樂非常相近,但這次卻是我首度指揮全部的交響曲。要呈現這些音樂需要有足夠的力氣,這沒構成我和LSO合作的問題,反倒讓我們更加打跌精神在詮釋深度和技巧需求上努力不懈,這樣的合作讓我們共同經歷過一次深度的音樂旅程和別於其他的情感歷程。特別是那些相對不太有名的作品上,我們花了很多的力氣和精神,我尤其對第二號的成果感到欣慰,它在過去25年間一直都很吸引我。我們花了長時間的工作,使這套唱片在擁擠的二十世紀交響曲錄音裡穩穩佔有一席之地,我很高興。」

雖然是場面話,看來葛季夫對自己的成果挺滿意。
還找不到交響曲的錄影,這是葛季夫指揮鹿特丹愛樂演出的普羅柯菲夫《西徐安組曲》選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