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

santa claus comin to town?

哈農庫特出的唱片封面越來越有趣,不過這回比不上海頓《天地創造》那張。

這期Gramophone封面人物輪回Harnoncourt,反正現今上得了台盤的都數得出來,Harnoncourt還是其中我喜歡的。他錄巴哈的聖誕神劇不稀奇,我比較好奇他又有什麼新闡發,當月的Recording of the month也選這張,真捧場呀。不知道Sony還能讓Harnoncourt玩多久?
上一回哈農庫特錄製的聖誕神劇還是在Teldec時代,前兩年DG發行一個早年的錄影,男高音是許萊亞,總共三回都跟他自己的樂團Concentus Musicus Wien。
我還是比較喜愛Gardiner的,希望Harnoncourt這回可以扳回一城。怎麼一堆韓文?同一選段沒有提供語法音量也偏小,只好將就這個了。
好快,Christmas季節又到了,看來這個月走哪都躲不掉jingle bell了。
兩大老人共同的mezzo選擇,Bernarda Fink,她的音色確實也適合巴哈。
〈Schlafe, mein Liebster〉
Sleep now, my dearest, enjoy now thy rest,
Wake on the morrow to flourish in splendor!
Lighten thy breast,
With joy be thou blest,
Where we hold our heart's great pleasure!

講到Zilberstein我就想到她的葛利格,那時候聽她第二樂章真是好,那叫做詩意,魯賓斯坦以後都沒有人彈得比他更美了,可惜找不著她的選段,無意卻看到富蘭梭瓦老段子。
音量很小畫面也不清晰,看到老酒鬼彈琴也值了,大概是生命後期了臉上已經浮腫出現。他的彈法就怪,大概已經是彈性速度的極致了。還有Andsnes彈的
這個選段的切法真胡來。逍遙音樂會是怎樣,有人偷拍鎂光燈閃了一下,樂章才結束就急不待的叫好。第二樂章從約04:30開始,指揮應該是Litton,一直沒照到他正面又有點像Slatkin,他怎麼也成白頭翁了。
Andsnes也就是那樣,這個樂團我不愛,一開頭就不好,弦樂應該是舉重若輕的,他們做出來的表情很凝滯剛好相反,法國號出來的那句很破接下來的大提琴組也是,有時候熟極而流音樂裡就少了東西,我想聽幽遠一些的聲音。
慢樂章鋼琴出來都已經過了兩分鐘導奏,氣氛的蘊釀當然是必要的考量,十九世紀越後面似乎有越寫越長的趨勢長大到有時作曲者自己都駕馭不了。米爾斯坦講過一個笑話,有一次樂團演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慢樂章有一段很長的雙簧管和大提琴的對答,實在有點長,那個大提琴手等很久還不沒等上,等到該他時或許太激動了,一拉出來就拉出個羊叫聲。大概是這個意思,布拉姆斯都這樣了更何況其他人。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就很乾脆,小提琴連暖身都沒有就頂硬上。

米爾斯坦很會講笑話,他的壞毛病就嘴毒了點。連著兩個星期三剛好都聽到什麼是音樂在講米爾斯坦,上星期播了布拉姆斯昨天播孟德爾頌,拉琴的人拉得好不好一回事畢竟聽力還是訓練得出來,在講到米爾斯坦時彭廣林似乎對米爾斯坦這兩首曲子都有兩次錄音很驚訝。米爾斯坦確是罈醇酒越老琴藝越臻化境,他的第一個孟德爾頌和布拉姆斯的確不能算頂尖,合作的樂團都是William Steinberg和匹茲堡,我很愛一個米開蘭傑利的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的錄音就是和史坦堡樂團我不確定是不是匹茲堡,那個錄音讓我對史坦堡的協奏很有信心。可是這裡的兩個小提琴協奏曲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跟米爾斯坦就不合拍,米爾斯坦特有的色澤也沒被好好對待,跟這個錄音是mono也大有關係,mono也可以有很好的錄音米爾斯坦第一個巴哈無伴奏也是mono根本就是極品只不過器樂獨奏和管弦樂的考量又不一樣就是,所以問題跟錄音師的聲音美學關係比較大。相較之下第二次的兩首錄音同樣是英國的Philharmonia布拉姆斯的指揮是Anatole Fistoulari,孟德爾頌是Leon Bazin,這次好多了。前一次的獨奏雖然米爾斯坦已經很收斂了還聽得到老派的滑音,第二次聲音顯然乾淨很多,錄音也得到很的對待,EMI的副牌Seraphin幾年前出的這兩張錄音很再台灣瘋過一陣子。很難得我和彭廣林在同一曲目同一演奏家的錄音上有共識。
還有,愛樂樂團不光只是錄音室樂團,初期的確是這樣子沒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