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everdi《L'Orfeo》,第一段Tocata一分四十五秒以後是Ritornello,女高音開始唱的樂段Dal mio Permesso amato。儘管有一派學者認為歷史是迴圈式的辨證,我始終覺得在時間面向上的不可往復的線性發展才是歷史真正的本質。上面提供的兩個段子,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成於1607年,歌劇剛發軔未久,這算是這個藝術形式真正走向成熟之聲。梅湘的《阿西紀的聖方濟》離我們的時間近些,1983年才在巴黎歌劇院首演,對演唱者和樂隊都是艱難的考驗,反而搬演次數少過三百年前的《奧菲歐》甚多。1983-1607得376年,我竟然體會到這近四個世紀在藝術本質上驚人的近似性。
當然聽音樂這回是很主觀,我最怕碰到的就是有人要給開基本入門的曲目,我聽巴哈聽得樂你聽了就要犯睏那也說不上誰慧根高些,只能說性器不同。如果對方不把我當鬼通常我開的藥單就是照著你原本喜歡的調調去聽,等真的喜歡上了我會建議多少看點音樂史相關書籍,至少知道藝術史上是個怎樣的風格流變。明明人家就不愛海頓還給大套大套講古,講多了還出有聲書賣錢,這種缺德事只有劉岠渭幹得出來。
暫時按下再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